早在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就發文,要求各地做好燃油助力車的淘汰工作。2013年以來,兩廣政府也分別出臺了關于超標電動車的相關管理規定,試圖將這兩頭巨獸關進規則的籠子。
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處罰力度不足,監管失位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在不少市場,紅頭文件成了一紙空文。兩頭巨獸繼續在市場肆虐,違法者酒照喝舞照跳,生產線繼續運轉。
2月下旬,記者在廣西玉林當地調查發現,一條集拼裝、批發、零售一條龍的超標電動車產業鏈黑鏈仍在運作。外人看似嚴謹的電動車裝配流程,在這里成了人人可上手的“拼積木”。
面對這樣的三無產品,消費者購買后,又將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管理部門放任自流后,又將如何擔起自己的責任?
值315之際,南方農村報決定,再度啟動燃油助力車、超標電動車調查報道。
注意到有人在觀察他裝車,店里員工狠狠地瞟了記者一眼。
超標車拼裝可定制
“這一帶的超標電動車,批發到周邊的很多地區,如博白、北流、陸川等。”3月1日,在廣西玉林市的美林街,報料人對記者說。
這條長約一公里的商業街,兩邊全是銷售電動車、助力車商鋪。商鋪在售的車子,以踏板車為主,款式、顏色五花八門,其中,不少款式都是模仿一線摩托車品牌。很多車上連商標都沒有。
“靚仔,看中什么車了,我給你推薦下?”看到有人來看車,銷售員湊了過來。“你有什么好介紹?”“你是外地人吧,我們這里都是騎這種車,不用加油,交警不抓,攝像頭不拍,成本絕對低!” 銷售員拍了拍身邊的一臺小龜款超標電動車。
“這些車子哪有品牌,都是在后巷組裝出來的,你也可以去裝一臺。”報料人指了指路上的配件店。順著報料人指向,記者看到了一家名為金澤電池的經銷店。店里除有賣電池外,也賣頭盔、車鎖等配件。時近下午6點,來買東西的人寥寥無幾,但店里的員工卻一直在忙碌。幾個車架整齊的放在門口,兩三個人進進出出,拿著不同的零部件,往車架上塞。先走線,安裝電器件,再架上減震,最后套上外殼,裝上輪胎,不大一會,一臺嶄新的小龜款超標電動車成功下線。
“再過幾個小時后,這些拼積木般組裝起來的超標電動車,就將交付使用,在大馬路上跑起來。”報料人告訴記者,這些在拼裝的車,都已有人預訂。
記者看到,在美林街一帶,幾乎每間維修店、配件銷售店的門口都擺著正在組裝,或已組裝完成的超標電動車。
據了解,拼裝超標電動車已經成為當地維修店第一副業,甚至做到“私人定制”的水平。客戶確定好款式,顏色、數量,價格,交完定金,幾天后,就可以提貨。價格的差異主要是配件、電池的差別。“好貨還是便宜貨,任君挑選”。
得益于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近幾年來,玉林逐漸成為桂東南地區超標電動車的集散地。而美林街,正是超標電動車銷售的核心商圈。除部分正規品牌在玉林地區設廠外,也有部分山寨廠悄悄在周邊地區投產。沒有設廠的企業及相關配件企業也都在這設置辦事處。
據當地交警部門統計,2013年,僅玉林城區的電動車保有量就在25萬輛以上。綜合當地多名電動車商家、摩托車商家的統計,每年從玉林銷售出去的超標電動車超過8萬臺。
“我們這邊本地人家里,幾乎都有幾臺超標電動車,反倒是摩托車都被淘汰完了。”某不愿具名的摩托車商家表示。
禁摩后超標產品猛增
記者在廣西南寧、玉林、梧州、岑溪等地的市場了解到,當地燃油助力車、超標電動車的崛起,主要原因其使用成本的低廉,交通違規的便利,甚至是城市的禁摩。
而如今,這些地方的燃油助力車、超標電動車的保有量已經遠遠大于正規摩托車。
南寧2002年停止摩托車入戶。隨著汽車的增多,堵車時間的增加,市民出門,更愿意選擇電動車。“如果南寧不是禁摩,我們一年的銷量起碼能增加1萬臺。”南寧市某合資品牌摩托商家告訴記者。正因為禁摩,現在才會有那么多的電動車。現在路上的電動車應該比當年的摩托車要多得多。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南寧電動車保有量達到70萬以上,其中90%是超標產品,其更被戲稱為“騎在電動車上的城市”。
安全問題已爆發
來自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玉林城區每天發生有報案的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車交通事故至少占四成以上,這其中還不包括大量路邊在互相協商解決的輕微交通事故。
2013年11月,岑溪市的余某被公安局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某執行逮捕。10多天前,余開著一輛“助力車”,將一老漢撞傷并致死。事后余某辯解稱,在購買時,商家口口聲聲稱其為“助力車”,不需要駕駛證就可上路。但交警經檢查,涉事“助力車”氣缸排量達124CC,最大時速超過50公里,該數據已超過助力車的標準參數,被認定為機動車。
“這些隨意拼裝,沒有經過相關部門認證,沒有經過檢測的電動車產品,一旦上了馬路,能有多少安全可言!”一名從事摩托車、電動車銷售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管理政策尚待執行
事實上,在所有允許兩輪機動車通行的城市,“助力車”、“電動車”這兩個關鍵字,已成為駕駛者們違章的通行證,同時也是商家推銷的主要噱頭。
但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助力車,已變形為山寨摩托車,電動車也演變為畸形化的超標產品。
早些年,這兩類產品抓住了大眾短途出行對簡便二輪交通工具的需求,同時鉆了監管與政策的漏洞,迅速為消費者灌輸了“不用上牌,不用辦理駕駛證”的理念。
在全國范圍內,燃油助力車、超標電動車大規模涌入二三線城市,表面上為許多車主帶來了便利與實惠,然而卻給這些城市的交通管理帶來了諸多困擾。
如今管理部門意識到兩者帶來的交通隱患,開始補上政策的漏洞。
2013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動自行車機動輪椅車管理辦法》出臺,為廣西火熱的超標電動車市場澆了一盆冷水。
南寧首先對超標電動車動刀,在生產、銷售、使用環節全面加強監管與整治。2014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動自行車注冊登記目錄》(第一批)發布。符合國標的目錄內產品可以非機動車方式上牌上路,不在目錄的產品則全面禁止上路。
3月1日,記者在南寧的中華街看到,昔日街道兩旁林立的電動車商鋪,很多已經關門,繼續打開門做生意的,也以銷售達標電動車為主。整治行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也看到,雖然相關文件已經傳達至廣西省各地級市,但除南寧外,目前仍沒有其他的地級市有對燃油助力車、超標電動車推出全面的監管行動。不少地方的廠商仍在挑戰著管理部門的權威。
“紅頭文件有了,不能再任由這些灰色產業野蠻生長,該管一管了。”玉林某摩托車、電動車產業觀察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