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占據全球摩托車產量一半的中國摩托車行業,盡管擁有這項桂冠已超10年,可是,在摩托車的研發領域,中國企業始終無法泰然自若地面對掌握核心技術的世界同行。大而不強,不僅是中國摩托車行業的心頭之痛,更是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工業強國之林集體失語的沉疴。
近年中國摩托車年銷量超過1600萬輛,其中大部分車型是日常代步或載貨等的“實用車型”的產品。據統計,在中國摩托車產品品種中的高檔摩托車比例占15%,中檔摩托車約占35%,而低檔摩托車占50%以上。為繼續延伸市場鏈,摩托車企業想到了通過“創新”的方式來延續市場的發展,但其最終是價格比拼、概念炒作、仿效成風,產品的實際質量提高效果不顯著,消費者信心受挫,使得企業新品推廣難度增加。
固然,企業是與市場最近的,它們作出的決策往往能反映市場的真實需求。從2010年中國摩托車行業報表來看,100cc~150cc車型銷售比例占總銷量的80%以上。這個主流現狀,是由中國市場大部分地區的多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經濟水平所決定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摩托車市場的一些趨勢已經出現,如果不把握這些新的趨勢,企業就沒有未來。
2010年7月,中國已經推出了摩托車排放的國Ⅲ標準,這一標準對中國摩托車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本來這一標準的推出意味著一次大的行業洗牌,大量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將被迫退出這個市場,但由于監管不力等原因,這種情況并未發生。但是,環保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政策導向,摩托車企業如果心存僥幸,苦日子還在后頭。
另外,一個新的趨勢是,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一些消費者對于摩托車的需求,已經超越了“代步”的實用功能,而上升到休閑、娛樂等精神層面,追求摩托車的駕駛樂趣。這從本屆摩博會上,包括豪爵鈴木推出GW250以及眾多國內企業紛紛推出125cc-150cc的休閑娛樂型摩托車,就可以感受得到。豪爵控股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陳義新表示,早在2004年,豪爵控股就預測到2010年以后,兼具品質和性價比的250CC街跑車市場會逐步形成,這款車推出,正是基于對市場趨勢的把握。陳在摩托車行業工作了26年,豪爵控股中國摩托車行業的代表性企業,產銷量多年保持第一。
國家政策的規范和生產成本的提高,最終會把一些企業不懂科學管理、產品沒有品質保證、服務缺乏齊備功能的品牌淘汰出局。國外知名的摩托車企業,無一不是從上游做起,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即一條完整的價值鏈。在去年摩托車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一些擁有技術的合資品牌如本田、雅馬哈系列產品仍然逆勢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長,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會長王大威認為,在國Ⅲ的非常時期,摩托車行業面臨這么多困難,但總體銷售總量也僅僅下降了13%左右,這并不是一個令人灰心喪氣的數據。對于中國摩托車企業來說,客觀環境很難改變,所以只有自身多下功夫,真正把創新做好,而不是空喊口號,才是扭轉局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