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量上看,陜西省的摩托車市場與全國一樣,沒有擺脫持續下滑的命運。但如果走進這片土地,從細節處抽絲剝繭,卻也能發現一番別樣的精彩。
陜西省地理環境復雜,北是蒼茫的黃土高原,中是富饒的關中平原,南是崎嶇的秦嶺山區,可以囊括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市場特征,跨騎車、彎梁車和踏板車都有著各自的市場空間。陜西的摩托車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國摩托車市場的縮影。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于摩托車行業也是如此。在殘酷的市場壓力下,陜西摩托車市場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無論是大排量還是小踏板,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雜牌,都在這片市場里拼殺得天昏地暗,價格戰、渠道戰、促銷戰,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雖然亂象叢生,但對于處在轉型期的摩托車行業來說,這也是必然經歷的過程。撥開重重的迷霧,我們會發現,陜西的摩托車行業正在混亂中大步向前。
從總體上看,陜西摩市正逐漸形成新的市場格局,合資品牌成為了陜西摩托車市場的主導,并且還在不斷上演著馬太效應。合資品牌之所以愈來愈強,一方面源于優勢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從而擁有更寬的產品價格帶;另一方面在渠道的掌控上也越來越強勢,同時不斷優化管理系統和扶持政策,提升經銷商的經營服務能力。
在營銷方面,品牌和商家們更加以用戶感受為中心,無論是抽獎促銷活動,還是售后服務方面,都越來越注重用戶的購物體驗。尤其是隨著摩旅文化的興起,大排摩托成為了陜西摩市新的增長點,有遠見的經銷商們也在努力學習轉變,從一個單純的摩托車銷售人員,變為玩樂活動的組織者,以及摩托文化的傳播者,為摩托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主流的品牌經銷商們積極轉型升級的同時,低端的雜牌車也乘勢而起,用極低的價格猛烈地沖擊崛起中的踏板車市場,讓整個市場陷入了“拼低”的漩渦。事實上,摩托車行業也曾經歷過慘烈的價格戰,但硝煙過后,笑到最后的還是那些堅持產品質量的品牌們。雖然雜牌車在短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長期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終將被消費者所拋棄,劣質產品只能是曇花一現。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陜西的摩托車市場,為摩托車行業提供了一個轉型升級的樣本,雖然有混亂,甚至是倒退現象,但更多的是積極的正能量。作為一個有夢想的摩托人,理應立足長遠,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