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述
引進初期:
最早“摩的佬”有的已成商界大佬
摩托車于1885年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了,截至目前佛山仍以數十萬的摩托車保有量在國內穩居前列。佛山“摩的”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那時,城市交通不發達,公交車少、間隔時間長,“的士”則更是又稀少價格又昂貴。加上佛山城區面積小,道路交叉縱橫等問題,早期的“摩的”的確方便了市民,“摩的”司機自己也掙到了錢。
據說佛山最早的一批“摩的”司機現在多數已經是各行業的大小老板。本地某知名餅干企業的老板蘇某曾說,他就是佛山最早的“摩的”司機之一,80年代中期由于家里經濟困難,他開始用單車搭客,后來買回摩托車搭客,積攢了一些資金以后就改做食品批發生意,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餅干類食品批發商之一。2001年,還有一家南海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摩托車廠的老板也表示,他也是佛山最早的“摩的”司機之一。此外,佛山現在的一些“的士”司機早期也曾經以“摩的”謀生。
30多年過去了,和當初最早的摩的相比,現在的佛山摩的司機可謂每況月下。2001年,佛山便開始了全面整治摩的的工作,而到了2010年佛山啟動禁限摩工作,摩的日益成為一種隱形的交通工具。但在交通行業看來,在5公里的出行范圍里,摩的依舊是最便民最快捷的出行方式之一。
回顧“摩的”歲月
引進初期:
上世紀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佛山許多較為富裕的家庭開始添置摩托車,當時“摩的”搭客的還不多,因為一輛摩托車就要價值幾千元,如果是進口的摩托車還要上萬元,如此天價不是所有的普通大眾所可以承受的。當時佛山的摩托車數量少,騎著摩托車在城區內外的馬路上飛馳,成為許多市民引以為傲的享受,摩托車的引進也成為佛山市民的一大焦點。
發展時期:
上世紀9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末,摩托車數量猛增,佛山一度禁止外地摩托車駛入國道、省道以外道路。那個年代,市民的收入水平開始提升,許許多多的佛山人開始購置摩托車。摩托車的數量越來越多,摩托車的品牌也越來越多。那時候,路面上的“摩的”越來越多,成為市民在公交車之外又一個出行的選擇。
開始限摩:
00年代
2001年 佛山開始全面整治“摩的”,市區18~60周歲居民每人只準注冊登記1輛摩托車;
2006年 從2006年開始,摩托車受到工廠打工一族的歡迎。到了上下班等交通繁忙時間。摩托車便在擁堵的車流中穿來穿去,據統計,2006年佛山摩托車保有量達歷史最高的132萬輛,當時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摩托車,甚至有的家庭還有兩臺摩托車。2006年10月,佛山開始限制每戶僅可一輛摩托車入戶;
2009年 限摩實施前一年,佛山摩托車擁有量達113萬輛,仍是名副其實的“百萬摩托城”,在早晚高峰期間,只要紅燈一亮,白線前便停滿了密密麻麻的摩托車,這種景象在2006年到2009年間,幾乎天天可見;
2010年 當年8月,佛山正式啟動“限摩”;
2012年 佛山摩托車保有量降至94.7萬輛。


“摩的佬”生存現狀調查
入行為何?“自由”是首要理由
在持續一周的調查中,記者走訪中心城區多個地點發現,佛山摩的司機們很喜歡在人氣很旺的商場公交站附近、地鐵口附近以及人行道上等候客人。摩的司機黃先生表示,這些區域人氣很旺,別看附近有公交站的配套,但是還是有小部分會選擇摩的換乘。“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當摩的司機?”多位摩的司機面對記者這樣的提問時,“自由”便不約而同從他們口中說了出來。
摩的司機鐘先生開了三年摩的,他之前曾在中鐵一局做雜工,有活兒的時候就干,沒活兒的時候就停工,后來因為收入不穩定而辭工,從此開上了摩的。漸漸地,他對開摩的這份職業很喜歡,主要原因就是工作自由。“收入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但是可以養家糊口,看中的是這個行當比較自由。”鐘叔叔笑著說。
記者調查發現,在佛山中心城區,摩的司機年齡層在20~60歲不等。同時,并不是所有的摩的司機都是無業人員,還有一部分是不少以摩的作為兼職的年輕人。
來自湖南永州的謝先生(化名)就表示,他目前正在一家工廠打工,趁著休息時間出來撈點外快。而在百花廣場候客的陳先生(化名)則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出租車司機,開摩的也就是閑著出來找點活干。
收入幾何?月入約2000~5000元
當問及收入時,摩的黃先生透露,他每個月大概2000多元的收入,填飽肚子而已。而常在東方廣場候客的摩的司機劉先生則表示,每個月能拿到3000~4000元的收入。為何不找份固定的職業,劉先生表示,自己來佛山已經十年有余,由于沒有文化工廠開的工資很少,不夠一家人在佛山生活。而本地摩的司機何先生則認為,自己都50多歲了,沒有工廠會要他們這樣年紀的人。
已經在禪城開摩的將近10年的王叔這兩年來常在魁奇路地鐵站開摩的。他說,如果努力的話他一個月能掙到5000元左右,少的時候一個月收入也有4000元。他兒子在佛山上學,妻子來陪讀,依靠他開摩的掙錢養家。每天風里來雨里去,魁奇路地鐵站固定出現他等客的身影,他已經在這里待習慣了,沒考慮過去其他地方拉客。
近年來,隨著限摩區域越來越大,摩的也水漲船高。記者多次體驗禪桂摩的時發現,有的摩的司機不論去哪,起步價一開就是8元,算上總價甚至超過了的士,而在早晚高峰期,有的甚至還開價10元起步。
安全如何?每單生意都是一次冒險
坐過摩的的市民都有這樣的印象,摩的雖快,但不安全。在這次調查期間,記者便體驗過兩次極速摩的。有一次,記者在途中反復強調“開慢點,開慢點”,但是摩的司機毫不理會,依舊“我行我素”,最后穿越隧道時,已經開到80公里/小時了,比周圍幾輛小汽車的速度都要快,嚇得記者“一聲不吭”,因為當時只有摩的司機要戴安全帽,乘客沒有任何防范措施。
每次與乘客討價還價時,幾乎所有的摩的司機都會再三保證車速,以及極力推薦自己的“開車特別穩,安全盡管放心之類的”,而當市民坐上摩的后,摩的司機的“承諾”往往就不會兌現了。
其實,不僅摩的司機不重視乘客安全,搭摩的的乘客有些也置自身安全于不顧。
摩的司機劉先生表示,為了符合規范,以至于不會被交警處罰,大部分摩的司機都會準備好安全帽。“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為乘客準備安全帽。”劉師傅表示,至于戴不戴就看乘客自己的意思。這也是為何大街上出現有些戴著安全帽,有些人又不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