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銷售企業的發展歷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80年代中后期時,摩托車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屬于奢侈品,且供小于求,貨源十分緊張。在這個階段,誰能拿到貨源,誰就能獲得利潤,因此,在企業,經銷商及零售商心目中,沒有為顧客服務的理念。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民營資本進入摩托車制造業,產品豐富,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摩托車價格漸漸合理,并逐漸從高檔奢侈品演變為城鎮居民的交通工具。此時,民營摩托車銷售企業也隨之大量涌現,但處在那個階段的銷售企業還沒有品牌意識,大家關心的只是哪個品牌能帶來較高的利潤,而無暇顧及產品的品質與服務。這個時期可以歸結為我國摩托車競爭的初始階段━━產品競爭階段。不少摩托車銷售企業在這個階段獲得了最原始的資金積累。
進入21世紀,國內摩托車產銷量急劇上升,摩托車也以超出預期的速度進入鄉村,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日漸增強,這就使摩托車銷售企業開始樹立品牌意識。這是競爭的中級階段━━品牌競爭階段。在這方面合資品牌走在了前面,同時,它們也在當地市場積極打造自己良好的服務品牌。
進入國Ⅲ階段之后,市場面臨著一次重新洗牌。摩托車行業的銷售渠道自2011年開始明顯減少,很多過去只重視銷售利潤而輕視服務利潤的企業,這兩年舉步維艱。經過調查發現,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樣的企業沒有穩定的回頭客,賣掉了數萬輛摩托車卻沒有留住多少客戶。從這個時候開始,摩托車銷售企業認識到,要想繼續生存與發展,必須重視客戶,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
在當前的一環境下,摩托車銷售企業要如何才能夠生存與發展呢?有句話叫做“選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對從事摩托車銷售的企業來說,這句話的意義再明顯不過了。
摩托車銷售企業本身并不具有生產摩托車的能力,既不生產產品也無法控制質量,它在區域市場上存在的目的是盡可能多的“創造顧客”。而要“創造顧客”,就要為顧客提供相應的客戶價值。如果銷售企業著重考慮的是為顧客提供客戶價值,那么獲得合理利潤就是自然結果,且這樣的獲得穩定長久。如果銷售企業只考慮自己獲得,遇到市場好的時候還能堅持,遇到市場調整的時候,就只能退出市場。
有了良好的經營理念之后,接下來就是選擇品牌。首先,要選擇產品質量穩定,經濟性與耐久性都比較好,且知名度較高的品牌。
從最新的合格證數據看,2012年全國二輪摩托車產量能夠超過40萬輛的有大長江、五羊-本田、濟南鈴木、雅馬哈(含建設雅馬哈、株洲雅馬哈、林海雅馬哈)、錢江和新大洲本田等6家企業,幾大品牌銷量亦占到國內銷售總量的1/3。可見,摩托車品牌的市場集中度日益提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只有選對品牌,未來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真正替用戶著想,把質量過硬、性能優良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才能長久地贏得用戶的信賴。
其次,銷售企業需要有完備的客戶服務體系。完備的客戶服務體系不僅能夠給用戶提供保養與維修服務,還可以建立一種長久的客戶關系。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摩托車銷售企業在生產企業的引導與要求下,已經從單純的摩托車銷售模式逐步走向了整車銷售、維修服務與部品供應三位一體的營銷服務體系。完備的客戶服務體系首先從建立完整有效的用戶信息開始,每個用戶都是銷售企業的有效資產,不再是單個的、沒有關聯的消費者個體。
第三,要有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宗旨的經營理念,要有充分重視與尊重員工的文化理念。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必須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而這些客戶群體是通過與員工接觸來形成對品牌與服務的認識的。因此,對銷售企業來說,在提倡令顧客滿意的理念時,也要充分尊重員工。因為只有員工滿意了,他才可能提供給客戶真正滿意的服務,而通過客戶滿意度的提高,銷售企業才能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第四,要通過營銷與服務的創新,實現效益的提升。只有創新,才能發現新的需求;只有創新,才能保持經營活力。各式各樣的會員定制及車友會活動的組織,延長包修期,免費上門救援與服務,根據用戶的駕駛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多種多樣的增值服務等,都是極好且有新意的營銷與服務方式。摩托車銷售企業只有不斷地對營銷與服務進行創新,站在用戶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才能贏得用戶。
當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摩托車市場在縮小。但摩托車行業不能只看烏云不見日月,我們還應當看到市場的變化給行業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在城市,居民會根據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時隨著國家法制的完善,相當多的電動車用戶也會因電動車難以滿足其使用要求(續行里程與行駛速度)而成為摩托車的潛在用戶。
另外,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多次提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把農民工轉變為城鎮居民。這一轉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摩托車銷售企業創造了顧客,只要企業好好把握時機,必將帶動摩托車銷量的提升。
綜合而言,只要理念正確,方法得當,堅定信心地經營下去,摩托車銷售企業還將會有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