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實上,如果自身力量足夠強大,紅極一時的行業協會為沉寂嗎?
中國市場經濟的區域格局大致體現為由東向西、由南向北呈梯度減弱趨勢,行業協會的發展也大致呈現這個趨勢。東南沿海無疑是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行業協會在溫州和上海發展較快,管理特色鮮明。
曾經,對于出門在外的溫州人而言,“有困難,找商會”這句口號深深印在每個溫州老板的心理,浙商會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一個“避風港”。
有這樣一個案例:
20世紀80年代初,被費孝通先生概括為“小商品、大市場”的溫州模式雛形已經形成。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溫州打火機制造行業悄悄地萌芽。1988年之后,溫州的打火機業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打火機制造行業急劇膨脹,原因是打火機制造利潤率高,吸引了原本從事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介入,導致了大量問題出現。1991年,問題已經很突出,打火機制造企業超過了1000家,但還有大量的企業往里擠,打火機行業一片混亂,產品惡性競爭非常嚴重,出現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仿冒成風、互相殘殺、信譽差等情況,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行業接近崩潰。
如何才能使打火機業重現生機?
借鑒了國外行業管理經驗,成立了溫州市煙具協會。維權是協會最主要的工作。
協會的成立成功地結束了打火機市場的無序競爭狀態。從數量上看,至2002年初,向協會申請維權的產品已達887只,這些產品都得到了協會的有效保護。
協會的工作贏得了企業的支持,至2002年,全行業近400家企業,有300多家是協會的會員,其中20家最大的企業全部在內。行業協會的工作維持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使、競爭變得健康而有序;行業協會也為企業創造了不少商機,為企業排憂解難,竭誠為企業服務。十年拼搏,溫州打火機以質量高、價格低、多品種、開發快等優勢,使日本、韓國等打火機生產強國90%以上的同行企業衰竭,擠垮了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打火機產業,溫州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類似的溫州民間協會組織有無數,而溫州的模式為我國民間自發性的協會成立提供了一個借鑒,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型,全國各地類似組織相繼成立。
溫州經濟與溫州模式的衰落,溫州的行業協會也隨之沉寂,也給中國市場經濟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行業協會沉寂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自身發育不足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多數的行業協會一直是處于一種有名無實的狀態。近年來,雖然行業協會的數量增長很快,但行業協會總體的素質還很弱。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行業協會發展也明顯表現出不平衡,就是在同一地區各行業協會發展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引發的矛盾加速了行業協會的沉寂。
二、行業協會的合法性來源于法律的賦予,我國行業協會缺少法律的保證,讓行業協會在具體的職能實施中只有號召,卻沒有法律依據和保障,缺乏權威,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是絕大部分行業協會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使行業協會沉寂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中國的行業協會吸引會員的能力差,缺少社會認同。
即使是行業協會發展較快的溫州,但在擁有眾多的中小企業的各行業中,其覆蓋面并不高。行業協會是會員的組織,是保護會員利益的,但是為什么會出現企業不愿入會的現象呢?行業協會本身能力差,缺少社會影響力;本身制度也不健全;濫用職權現象嚴重,破壞了整體形象,例如中國保健品協會濫用職權,致使行業內企業對其不理不睬。有人比喻行業協會是“帶著市場的帽子、舞者政府的鞭子、坐著行業的轎子、拿著企業的票子、供著官員兼職的位子”。
四、行業協會應該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是有的行業確存在明顯營利傾向。行業協會是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而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較晚,而相依附的行業協會有著先天性的發育不良:經費嚴重不足;活動能力不足;缺少專業的行業協會管理人才。因此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形成營利傾向。行業協會是非營利性組織,但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界非常模糊,給了行業協會可乘之機。
五、行業協會的專職人員年齡偏大。據調查,溫州全市行業協會秘書長50歲以上的占40%,70歲以上的占4%。專職人員總體專業文化水平不高,精力有限。21世紀人才的重要性就不需要多余的闡述,辦事人員的專業能力都不夠,何談行業協會發展。
六、行業協會的經費缺乏保障。我國行業協會的經費收入主要靠會費收入,除了一些規模較大而會員覆蓋率較高的行業,大多數規模較小的行業協會的會費不足。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有經費,行業協會何以生存發展。
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后,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去粗取精。
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走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建設模式,尤其是其業務職能設置在長期的市場經濟檢驗中證明是科學合理的,這無疑對我國行業協會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美國行業協會
美國對“協會”的定義是:“一些為達到共同目標而自愿組織起來的同業或商人團體。”協會的成立不是政府授意、推動或資助的結果,多由企業或個人自發成立,會員自愿參加。協會不屬于政府部門序列,絕大多數是非營利組織,在官方機構注冊后展開活動。協會不受政府干預,高度自治,獨立性強。協會以服務會員,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為宗旨,政府一般不予以經濟資助。美國行業協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企業自律
美國市場得以有序運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依靠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通過法律保護企業經營的合法權益,支持企業平等、自由競爭,運用法律約束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不同的工商業部門都會成立相應的行業聯盟,并制定相關的共同遵守的行業準則,對本行業進行自我監督、約束和管理,其中有不少甚至為政府立法所采納,或者被法院審批而直接使用。
2、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政府事務幫助
為會員提供信息是行業協會的一項重要職能。各行業協會大多具有相當健全的信息渠道,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場信息、技術信息、社會和政治情報等。另外,對會員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對企業經管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出版管理方面的書籍刊物,傳播最新的管理科學知識;舉辦專題研討會、培訓班,開展國際性交流活動等。此外,行業協會還十分重視為會員企業提供政府事務幫助,經常以行業代言人的身份向政府傳遞企業的意見,派人參加國會立法程序,游說國會和有關立法機構等。
3、多向協調
包括協調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行業組織內部各企業之間的三方面關系。美國行業協會的上述職能產生了兩方面的積極效果。對于所代表行業而言,起到了協調各方利益,保護行業發展的作用;對于整個社會而言,起到了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市場配置效率,推動市場有序競爭,維護社會穩定運行的作用。因此,美國的行業協會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較強的凝聚力。
(二)法國行業協會
法國最典型的行業協會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工商會。它是在社會活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中間機構,是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協調、促進經濟發展的中介組織。在法律授權下,它具有政府的某些行政職能,同時又是工商企業利益的代表。工商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代表工業、商業、服務業企業,向政府提出法律議案或對政府法律議案提出意見。
2、直接集資、投資建設一些大型項目。由于一些大型投資項目不可能私人單獨投資,交由工商會負責籌集資金,進行建設。
3、代表國家管理公共設施。如馬賽工商會管理著兩個機場和兩個港口。
4、教育培訓。工商會是除政府之外最大的教育培訓基地,各工商會分別設有不同的專業和技術培訓學校,重點培訓專業知識人才及求職者。
5、為企業提供服務。主要有:(1)信息服務。工商會搜集整理本地、本國以及國際上的相關信息,編輯出版資料供企業參考。(2)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幫助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工商會負責與其他國家有關機構聯絡,促進企業產品出口和國內所需商品進口。(3)向企業提供各方面的咨詢服務。工商會在企業設立前后的各個階段,均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6、辦理企業登記注冊。在法國,企業登記注冊由工商會承擔。除國家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外,其他工商業企業(不包括農業)的開業、變更、注銷均需要到工商會辦理手續。工商會負責登記材料的審查,若材料符合規定,則送商事法庭批準生效。
(三)德國行業協會
德國的行業協會主要是分布在各地的工商會。作為非官方性質的企業議會組織,工商會起著幫助和保護企業的作用,并以企業代言人的身份溝通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工商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積極反映會員企業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在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內部,都設有工商會的派出機構,工商會通過這些機構了解企業情況。
2、積極支持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如出面與銀行協調,幫助企業取得低息貸款;幫助企業開辟國際市場,為企業產品出口提供服務;為企業提供各類經濟信息;為新建企業提供咨詢報務,進行可行性研究等。
3、負責指導企業抓好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工商會對工人的職業技能培訓非常重視,特別是青年工人的崗前培訓。但工商會并不直接舉辦培訓班,而是向企業提供培訓要求和計劃,再由企業或其他培訓機構組織培訓。
(四)日本行業協會
由于歷史發展原因和日本本民族較強的模仿能力,日本的行業協會吸收和借鑒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個不同法系地區行業協會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經驗。其業務職能包括:
l、促進政府與企業的結合,發揮政府與企業間聯系紐帶的作用。
2、協調成員企業間的利害關系,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3、在成員企業間開展互利的產、供、銷研究,推動所屬企業的同步發展。
4、共同建立企業經營外部環境,聯合籌措資金和修建共同的生產輔助設施。
5、集中搜集產、銷情報,在成員企業間交換,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6、提供培訓條件,提高企業人員素質。
中國市場經濟的區域格局大致體現為由東向西、由南向北呈梯度減弱趨勢,行業協會的發展也大致呈現這個趨勢。東南沿海無疑是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行業協會在溫州和上海發展較快,管理特色鮮明。
曾經,對于出門在外的溫州人而言,“有困難,找商會”這句口號深深印在每個溫州老板的心理,浙商會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一個“避風港”。
有這樣一個案例:
20世紀80年代初,被費孝通先生概括為“小商品、大市場”的溫州模式雛形已經形成。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溫州打火機制造行業悄悄地萌芽。1988年之后,溫州的打火機業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打火機制造行業急劇膨脹,原因是打火機制造利潤率高,吸引了原本從事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介入,導致了大量問題出現。1991年,問題已經很突出,打火機制造企業超過了1000家,但還有大量的企業往里擠,打火機行業一片混亂,產品惡性競爭非常嚴重,出現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仿冒成風、互相殘殺、信譽差等情況,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行業接近崩潰。
如何才能使打火機業重現生機?
借鑒了國外行業管理經驗,成立了溫州市煙具協會。維權是協會最主要的工作。
協會的成立成功地結束了打火機市場的無序競爭狀態。從數量上看,至2002年初,向協會申請維權的產品已達887只,這些產品都得到了協會的有效保護。
協會的工作贏得了企業的支持,至2002年,全行業近400家企業,有300多家是協會的會員,其中20家最大的企業全部在內。行業協會的工作維持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使、競爭變得健康而有序;行業協會也為企業創造了不少商機,為企業排憂解難,竭誠為企業服務。十年拼搏,溫州打火機以質量高、價格低、多品種、開發快等優勢,使日本、韓國等打火機生產強國90%以上的同行企業衰竭,擠垮了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打火機產業,溫州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類似的溫州民間協會組織有無數,而溫州的模式為我國民間自發性的協會成立提供了一個借鑒,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型,全國各地類似組織相繼成立。
溫州經濟與溫州模式的衰落,溫州的行業協會也隨之沉寂,也給中國市場經濟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行業協會沉寂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自身發育不足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多數的行業協會一直是處于一種有名無實的狀態。近年來,雖然行業協會的數量增長很快,但行業協會總體的素質還很弱。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行業協會發展也明顯表現出不平衡,就是在同一地區各行業協會發展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引發的矛盾加速了行業協會的沉寂。
二、行業協會的合法性來源于法律的賦予,我國行業協會缺少法律的保證,讓行業協會在具體的職能實施中只有號召,卻沒有法律依據和保障,缺乏權威,陷入尷尬的境地。這是絕大部分行業協會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使行業協會沉寂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中國的行業協會吸引會員的能力差,缺少社會認同。
即使是行業協會發展較快的溫州,但在擁有眾多的中小企業的各行業中,其覆蓋面并不高。行業協會是會員的組織,是保護會員利益的,但是為什么會出現企業不愿入會的現象呢?行業協會本身能力差,缺少社會影響力;本身制度也不健全;濫用職權現象嚴重,破壞了整體形象,例如中國保健品協會濫用職權,致使行業內企業對其不理不睬。有人比喻行業協會是“帶著市場的帽子、舞者政府的鞭子、坐著行業的轎子、拿著企業的票子、供著官員兼職的位子”。
四、行業協會應該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是有的行業確存在明顯營利傾向。行業協會是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而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較晚,而相依附的行業協會有著先天性的發育不良:經費嚴重不足;活動能力不足;缺少專業的行業協會管理人才。因此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形成營利傾向。行業協會是非營利性組織,但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界非常模糊,給了行業協會可乘之機。
五、行業協會的專職人員年齡偏大。據調查,溫州全市行業協會秘書長50歲以上的占40%,70歲以上的占4%。專職人員總體專業文化水平不高,精力有限。21世紀人才的重要性就不需要多余的闡述,辦事人員的專業能力都不夠,何談行業協會發展。
六、行業協會的經費缺乏保障。我國行業協會的經費收入主要靠會費收入,除了一些規模較大而會員覆蓋率較高的行業,大多數規模較小的行業協會的會費不足。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有經費,行業協會何以生存發展。
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后,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去粗取精。
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走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建設模式,尤其是其業務職能設置在長期的市場經濟檢驗中證明是科學合理的,這無疑對我國行業協會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美國行業協會
美國對“協會”的定義是:“一些為達到共同目標而自愿組織起來的同業或商人團體。”協會的成立不是政府授意、推動或資助的結果,多由企業或個人自發成立,會員自愿參加。協會不屬于政府部門序列,絕大多數是非營利組織,在官方機構注冊后展開活動。協會不受政府干預,高度自治,獨立性強。協會以服務會員,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為宗旨,政府一般不予以經濟資助。美國行業協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企業自律
美國市場得以有序運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依靠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通過法律保護企業經營的合法權益,支持企業平等、自由競爭,運用法律約束企業的不規范行為。不同的工商業部門都會成立相應的行業聯盟,并制定相關的共同遵守的行業準則,對本行業進行自我監督、約束和管理,其中有不少甚至為政府立法所采納,或者被法院審批而直接使用。
2、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政府事務幫助
為會員提供信息是行業協會的一項重要職能。各行業協會大多具有相當健全的信息渠道,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場信息、技術信息、社會和政治情報等。另外,對會員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對企業經管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出版管理方面的書籍刊物,傳播最新的管理科學知識;舉辦專題研討會、培訓班,開展國際性交流活動等。此外,行業協會還十分重視為會員企業提供政府事務幫助,經常以行業代言人的身份向政府傳遞企業的意見,派人參加國會立法程序,游說國會和有關立法機構等。
3、多向協調
包括協調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行業組織內部各企業之間的三方面關系。美國行業協會的上述職能產生了兩方面的積極效果。對于所代表行業而言,起到了協調各方利益,保護行業發展的作用;對于整個社會而言,起到了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市場配置效率,推動市場有序競爭,維護社會穩定運行的作用。因此,美國的行業協會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較強的凝聚力。
(二)法國行業協會
法國最典型的行業協會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工商會。它是在社會活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中間機構,是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協調、促進經濟發展的中介組織。在法律授權下,它具有政府的某些行政職能,同時又是工商企業利益的代表。工商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代表工業、商業、服務業企業,向政府提出法律議案或對政府法律議案提出意見。
2、直接集資、投資建設一些大型項目。由于一些大型投資項目不可能私人單獨投資,交由工商會負責籌集資金,進行建設。
3、代表國家管理公共設施。如馬賽工商會管理著兩個機場和兩個港口。
4、教育培訓。工商會是除政府之外最大的教育培訓基地,各工商會分別設有不同的專業和技術培訓學校,重點培訓專業知識人才及求職者。
5、為企業提供服務。主要有:(1)信息服務。工商會搜集整理本地、本國以及國際上的相關信息,編輯出版資料供企業參考。(2)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幫助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工商會負責與其他國家有關機構聯絡,促進企業產品出口和國內所需商品進口。(3)向企業提供各方面的咨詢服務。工商會在企業設立前后的各個階段,均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6、辦理企業登記注冊。在法國,企業登記注冊由工商會承擔。除國家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外,其他工商業企業(不包括農業)的開業、變更、注銷均需要到工商會辦理手續。工商會負責登記材料的審查,若材料符合規定,則送商事法庭批準生效。
(三)德國行業協會
德國的行業協會主要是分布在各地的工商會。作為非官方性質的企業議會組織,工商會起著幫助和保護企業的作用,并以企業代言人的身份溝通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工商會的業務職能包括:
l、積極反映會員企業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在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內部,都設有工商會的派出機構,工商會通過這些機構了解企業情況。
2、積極支持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如出面與銀行協調,幫助企業取得低息貸款;幫助企業開辟國際市場,為企業產品出口提供服務;為企業提供各類經濟信息;為新建企業提供咨詢報務,進行可行性研究等。
3、負責指導企業抓好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工商會對工人的職業技能培訓非常重視,特別是青年工人的崗前培訓。但工商會并不直接舉辦培訓班,而是向企業提供培訓要求和計劃,再由企業或其他培訓機構組織培訓。
(四)日本行業協會
由于歷史發展原因和日本本民族較強的模仿能力,日本的行業協會吸收和借鑒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個不同法系地區行業協會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經驗。其業務職能包括:
l、促進政府與企業的結合,發揮政府與企業間聯系紐帶的作用。
2、協調成員企業間的利害關系,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3、在成員企業間開展互利的產、供、銷研究,推動所屬企業的同步發展。
4、共同建立企業經營外部環境,聯合籌措資金和修建共同的生產輔助設施。
5、集中搜集產、銷情報,在成員企業間交換,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6、提供培訓條件,提高企業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