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龐大的工業支柱產業,面臨成本上漲、利潤大幅下滑等諸多問題,該如何尋求突破?昨日,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宗申集團董事長左宗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委主任鐘志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浙江春風摩托總經理朱向陽,請他們來分析當下的摩托車產業遭遇的困境并尋求突圍路徑。
現狀
營收增長 利潤反降近兩成
記者:去年,有摩托車專業機構調查顯示,國內400多家摩企或配套企業,銷售都在走“下坡路”,這是否屬實?
左宗申:的確,摩托車產銷下降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事實。市場決定產品,但在城市“禁限摩”、電動車興起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蛋糕在不斷的縮減。
以城市“禁限摩”為例,全國有近200個城市禁限摩,基本覆蓋了所有的大中城市,涉及人口大概有5億,并且禁限摩的城市還在增多。在這種背景下,摩托車高端戰略推進受到了阻礙,于是,銷售格局也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得不將目光放到農村市場,或向國外市場轉移。
李彬:去年,中國摩托車行業產銷量分別為2700.52萬輛和2692.77萬輛,同比增長1.21%和1.32%。其中,內銷摩托車1618.30萬輛,同比下降5.11%;出口摩托車1074.47萬輛,同比增長27.67%,創歷史新高。但是,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摩托車企業收入雖然增加了,但是利潤卻大幅下滑。去年前11個月,中國摩托車行業營業收入保持8.77%增長,行業利潤總額下降了18.87%。
內外交困 喪失價格優勢
記者:歐債美債危機爆發,對國內摩托車行業有哪些影響?
左宗申:全球經濟衰退,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外競爭對手威脅等因素,使中國摩托車的出口面臨巨大的挑戰。
去年全國的摩托車出口,占年產量的40%,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去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4.4%,這個升值趨勢仍將持續。而中國摩托車行業的主要國外競爭對手和目標市場的貨幣對美元卻貶值10%以上,導致出口形勢非常嚴峻。
國際市場不穩,國內銷售就顯得更重要了。但是摩托車下鄉補貼政策明年1月31日就到期,摩托車企業要想靠國內市場拉動,也會因政策到期受到影響。我準備了3份關于摩托車行業的提案,建議國家實施的“摩托車下鄉補貼”再延長四年,并提高摩托車產品出口退稅率。
李彬:今年是國際經濟最艱難的一年,中國摩托車出口面臨巨大挑戰。歐債美債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還將持續,加上目前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摩托車出口價格優勢還在進一步削弱。
同時,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市場的制造成本在逐漸降低,貨幣也在貶值,其產品在質量和創新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在國外高端市場,本田等日本摩托車采用低首付的方式,讓中國摩托車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在國外低端市場,印度摩托車則有低價格和匯率優勢,中國摩托車也沒了價格優勢。于是,中國摩托車在國外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原因
缺乏創新 中小企業太多行業亟需整合
記者: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的摩托車行業走到如今這種境地?
李彬:中國摩托車行業利潤空間狹小,最直接的原因是摩托車企業太多了。企業太多,競爭激烈。由于準入門檻低,大家一窩蜂地進入這個行業,最終形成完全競爭,導致利潤大幅縮水。目前,中國有200多家摩托車企業,而日本就3~5家。中小型摩托車企業數量過剩,摩托車的價格在大量的國內競爭中被拼殺掉了。
國內摩托車產業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競爭后,只有幾家摩托車企業存活,那時摩托車行業的利潤將會得到提升,這就需要整個行業進行整合。
記者:與日系等國外產品相比,中國摩企缺什么?
左宗申:缺少創新是根本原因。目前,在影響產業升級的資金、市場和技術諸因素中,歸根到底是技術的制約。對企業而言,出于成本考慮,不愿意在創新上投入。因為即使固守幾個老款車型,也能賺到一些錢,雖然錢不多。
李彬:中國的摩托車從技術、品牌、產品附加值幾個方面,難與國外同行匹敵。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摩企長期關注農村市場,產品只講究實惠,而忽視了外觀、品牌等因素。這種市場需求,讓企業只關心價格,喪失了創新精神和開發能力,阻礙了摩托車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同時,全國近200個大中城市禁、限摩,讓摩企失去了這塊相對高端的市場,難言技術創新。
如果摩企要開拓城市市場,產品性能、外觀、品牌形象等都需要提升。
出路
轉變方式 推陳出新提高產品附加值
記者: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摩企面臨三大挑戰:成本上升、市場風險加大、日系車和印度車的競爭。各位認為企業該怎樣尋求突破?
左宗申:只有轉變方式。技術引進是迅速學習和掌握國外先進技術,加速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與外商合資合作,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合作開發,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可以讓企業更快擺脫現在的困境。
朱向陽:我主要專注于做個性化摩托車和大排量摩托車,去年業務還在增長。相對于120~150CC的小排量摩托而言,大排量摩托針對的人群多是城市中的玩車族,更需要個性化,利潤也自然更高。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有造大排量摩托車的計劃。
李彬:只有將摩托車當轎車賣,摩企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首先,企業應該提升品牌,要在消費者中提倡摩托文化,搞摩托車俱樂部,組織車友活動,靠著俱樂部成員之間的口碑效應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其次,摩企還應該提高研發能力,不斷的完善和推出新的產品,通過產品的更新換代,留住一批忠實的客戶群。第三,企業應廣泛建設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方便的維護、保養等服務。
目前,禁限摩托車的管理模式合理性值得探討,今年,我已把推動解決城市“禁限摩”列入工作計劃。另外,協會將繼續擴大對摩托車行業的服務范圍,建立摩托車行業人才聯盟。計劃在未來的幾年內,建立摩托車行業人才聯盟,搭建摩托車行業人才流動的平臺,解決摩托車企業高級人才緊缺的問題。同時,協會還計劃與高等院校、職業技能學校開展人才定向培育,為摩托車行業培養、輸送人才。
專家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科委主任鐘志華:
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摩企外包大有作為
近年來,全國摩企都在走下坡路,摩托車企業要如何求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委主任鐘志華表示,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
他說,摩托車出口的占比會越來越高,國內空間越來越小。現在,隨著國內道路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動車等替代品的出現,國內市場有萎縮的跡象,國外銷售增加是必然的。
“十二五”時期,我國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
另外,發展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內部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約束強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加快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鐘志華認為,目前,對中國的摩托車企業而言,創新意識有待加強。其實,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幾乎都面臨這個問題。汽摩產業發展中,可以“五化”作為標準,即小型化、輕量化、信息化、模塊化和個性化。信息化包括加強性能,如增加交通誘導系統。同時,保持個性化,滿足不同方面的需求。
重慶的汽摩產業很有優勢,信息產業也是一個大基地,把這些產業組合起來,重慶汽摩產業在升級和外包方面將有很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