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限速管的拆除方法
將化油器上蓋 3 旋下,拆下主油針鎖片 7 ,即可拆除限速管 5 。拆除限速管后,將主油針 6 裝回到化油器上蓋上,將油針鎖片夾在原來的主油針環槽里。在將化油器上蓋裝回混合室體 11 上時,要將主油針插進主量孔座的中心孔內(可能一次裝不進去,要上下來回多試裝幾次,即可裝入),然后旋緊化油器上蓋,拆除限速管的工作即告結束。
六、缸蓋與活塞頂部積碳的清除方法
拆下缸蓋后,用腳踩動幾下啟動變速桿,將活塞置于上止點處,在活塞周圍堵上棉絲,以免在清理積碳時積碳掉入缸體內。將火花塞拆下,分別清理火花塞、缸蓋燃燒室及活塞頂上的積碳。清理缸蓋燃燒室和活塞頂上的積碳時,最好用較軟的竹篾進行,以免傷害零件表面。火花塞內的積碳要用細鋼絲來清除。當積碳不易清除掉時,可用汽油浸泡一下再行清除。清除完積碳的零件,要進行認真的清洗。
組裝缸蓋前應先將活塞周圍的棉絲取掉,在活塞頂部滴上少許二沖程潤滑油,并且應認真檢查缸蓋墊片是否良好。旋緊汽缸蓋螺母時,要按對角線次序逐步旋緊,使缸蓋均勻壓緊在缸體上。最后啟動發動機,觀察缸蓋與缸體結合面是否漏氣,如有漏氣現象可再旋緊一下缸蓋螺母。如旋緊螺母后仍有漏氣現象,應更換汽缸蓋墊片。
七、汽缸體、活塞及活塞環積碳的清除方法
拆下缸蓋后,踩幾下啟動變速桿,使活塞置于下死點處,拆下排氣管及化油器后,即可取下汽缸體。然后,在活塞下部與曲軸箱之間用棉絲堵住,以免積碳掉入曲軸箱內。從活塞上拆活塞環時,如果活塞環被積碳粘死在環槽內,一定不要硬拆,要用汽油泡一下,慢慢活動活塞環,就能將其取下。拆下的活塞環一定要記住哪只是一道環,哪只是二道環。
活塞環槽內的積碳,活塞表面的積碳,以及缸體各氣口內的積碳,都要清理干凈。缸體內表面及活塞裙部表面若有劃痕和擦傷,應用細砂紙或細油石打磨光滑,并且應清洗干凈。
裝配時要注意原來的活塞環還要裝回原來的環槽內,并應用塞尺檢查一下活塞環與缸體的間隙,若間隙超過 0.20mm ,應更換活塞環。同時還應檢查缸體與曲軸箱之間的紙墊是否良好,必要時應更換,但更換的新紙墊不得有阻礙氣口的現象。組裝前應在紙墊兩面涂上黃油,往缸體上套時應先在缸壁上涂上少許潤滑油。
八、化油器的清洗及調整方法拆開的化油器,除用汽油沖洗外,還必須用壓縮空氣或氣筒,將所有的小孔吹通,同時應檢查所有的密封紙墊,若發現有不能保證良好密封的紙墊時,應予以更換。
浮子室內的浮子室針,在浮子的浮力作用下,應能保證將浮子室蓋上的油孔封住,檢驗其密封效果。用手將浮子向上托住,當浮子室針頂住浮子室蓋上的中心錐孔時,用嘴從中心錐孔處向外吸氣,若有抽真空的感覺,則表示密封良好,否則應對浮子室針和浮子室蓋上的錐孔進行配對研磨。
浮子室針上有很多格槽,供油正常時不要動鎖片的位置。若有貧油現象時,可將鎖片向下降一格,以提高浮子室液面的高度;若呈富油現象時,可將鎖片向上升一格,以降低浮子室液面的高度。
主油針上也有很多格槽,正常工作時不要動它。若本來油耗偏高時,可將主油針鎖片向上移一格,若本來油耗偏低時,可向下降一格。
化油器怠速的初調方法是,先調整節氣門限位螺釘,使節氣門調整到下方與混合室體只有 2 ~ 3mm 的空隙,再將怠速調整螺釘擰到底后向外退出一圈半,然后啟動發動機,對化油器進行運轉調整。
1. 怠速運轉調整
當怠速過高時,可向外旋轉節氣門限位螺釘,使節氣門開度減小,降低怠速。當怠速降低后,再向外旋轉怠速調整螺釘,使怠速上升。這樣反復調整幾次后,當感覺向外旋轉怠速調整螺釘已不起作用,怠速又能穩定在 1000r/min 以下時,怠速就算調整好了。
2. 加速運轉調整
突然加大油門時,發動機的轉速必須能迅速提高,若出現轉速滯后或間斷現象,必須對怠速進行重新調整。要反復調整節氣門限位螺釘和怠速調整螺釘,直到怠速和加速性都合適為止。
3. 節氣門拉線的調整方法
將油門轉把放在最小的開度位置上,此時發動機應是怠速運轉,利用節氣門拉線調整螺釘調整油門拉線外皮的長度,直到消除間隙,做到當油門轉把開度有微小變化時,發動機轉速就能跟著變化為止,即油門轉把與節氣門同步運動。這時即可將節氣門拉線鎖緊螺母擰緊。
由于油門轉把同時還需要保證與分離潤滑泵的轉動同步,還要調整機油泵拉線。調整方法是緩慢轉動油門轉把 ,待發動機開始加速時,機油泵必須同時開始轉動,可用調整機油泵拉線組合 上的調節螺釘的方法來達到目的。最后,將調節螺釘上的鎖緊螺母擰緊。
4. 化油器的中高速調整方法
車輛在中高速行駛一段時間后,突然斷電停車,避免經過怠速階段,然后拆下火花塞,觀察火花塞電極的顏色。若火花塞電極呈黃褐色即為正常供油;若火花塞電極呈白色即為貧油;若火花塞電極呈黑色則為富油。貧油時可采取升高浮子室油面及提高主油針位置的方法來解決;富油時應采取降低浮子室油面及降低主油針位置的方法來解決。
九、清洗分離潤滑泵的方法
分離潤滑泵必須清潔,才能使油道暢通,保證供油。清洗分離潤滑泵時要先將分離潤滑泵從發動機上拆下來,再行分解。分解分離潤滑泵時,只要先拆下右蓋板組合 ,控制凸輪 就可取出;拆下左蓋板 后,差動柱塞 及主柱塞即可取出;拆下傳動軸套組合 ,傳動軸也可拆下來。
在清洗分離潤滑泵時,所有的油道要用壓縮空氣或氣筒吹通,包括油箱、進油管、出油管都要清洗干凈。經檢查不能保證密封的 O 型密封圈及油封都要更換。輸出管的單向閥必須經過密封檢查,檢查的方法是從輸出管單向閥的另一端用嘴吸氣,必須有抽真空的感覺才算合格。控制盤 在彈簧的作用下必須能自動回位,特別要注意的是要裝好左大蓋后才能裝分離潤滑泵,絕對禁止先將分離潤滑泵裝在左大蓋上。
安裝分離潤滑泵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先要將分離潤滑泵的傳動軸的插頭,準確無誤地插入曲軸螺母的開口槽內,然后才能緊固分離潤滑泵的安裝螺釘,若不能插入時,緊固螺釘時會將泵體擠裂。
2. 輸出管著黑色塑料套的一端為單向閥,這一端必須與曲軸箱直接連接,另一端接分離潤滑泵出油口。
3. 使發動機運轉片刻,觀察分離潤滑泵輸出管是否有機油流出,有機油流出時才可將單向閥的一端裝在曲軸箱上。
4. 若分離潤滑泵輸出管有氣泡時,應旋下分離潤滑泵上的放氣螺釘 ,進行放氣,待氣泡排凈后,再旋緊放氣螺釘。
5. 分離潤滑泵拉線的調整要保證與化油器同步。
十、離合器的調整方法
離合器若分離不徹底、動力分不開,會給掛擋帶來困難;離合器若結合不好,因有相對轉動,會增加摩擦片的磨損。
BM021A 型三輪摩托車帶有半自動離合機構,給調整帶來了較多的麻煩。離合器調整應達到的要求是,離合器的頂桿 3 與離合器壓蓋之間要留有 0.5 ~ 1mm 的間隙,分離臂 9 與聯動凸輪 13 之間有 0.2 ~ 0.3mm 的間隙。
離合器的調整方法是,先將圖中的離合器拉線調整螺栓 3 及其鎖緊螺母松開,使拉線處于松弛狀態,再將調整螺釘 4 自外向內旋轉,使分離臂 2 與聯動凸輪 1 的凹面剛好接觸,用手剛好使分離臂上的滾子能夠轉動,此時再將拉線固定螺釘(圖中 14 )松開,將離合器拉線調整螺栓向內旋轉,使外皮長度處于最短位置上,然后用手將內線輕輕拉緊,再旋緊拉線固定螺釘。
此時還需對拉線外皮做進一步調整,逐漸向外旋轉離合器拉線調整螺栓(圖中 3 ),直至離合器握把最外點的自由行程達到 10 ~ 15mm ,最后旋緊離合器拉線調整螺栓上的鎖緊螺母。
十一、點火提前量與白金間隙的調整
因為點火提前量與白金間隙互有影響,因此需要同時調整。點火提前量應隨轉速的升高而增加,但 BM021A 型三輪摩托車無此功能,它的點火提前量是一個固定值,正轉時提前量為活塞在上止點前 2.5 ~ 3mm 之間。用戶可根據自己平常使用的車速情況,選擇提前量的上限或下限。
BM012A 型三輪摩托車的倒車是靠反轉點火白金來實現的,反轉時的點火提前量為活塞上止點前 3 ~ 4mm 。由于白金膠木易磨損,所以要經常調整白金間隙,才能保證正常點火。
點火提前量及白金間隙的調整步驟如下。
圖 2
1. 調整白金間隙 拆下火花塞,用螺絲刀旋轉發電機固定螺釘 8 ,使凸輪 1 旋轉至圖中所示的位置。此時,凸輪將兩副白金同時頂開。松開正轉白金間隙調整螺釘 5 ,以及反轉白金間隙調整螺釘 4 ,此時可將兩副白金的間隙都調整至 0.3 ~ 0.4mm 之間,再緊固兩個調整螺釘 4 和 5 。測量白金間隙,可用廠方提供的厚薄規中薄的那一種進行測量。調整好間隙后,還要檢查兩副白金的觸點在閉合時是否平正,如不平正可用尖嘴鉗將活動臂輕輕扳正,然后再調整一次白金間隙。最后將白金觸點清洗干凈(可用白紙抹擦),再在白金膠木上涂上少許機油,但要注意,絕對不應將機油污染到白金觸點上。
2. 調整點火提前量
( 1 )正轉點火提前量的調整
將拆下的火花塞接上高壓線,并讓火花塞的螺紋觸到散熱片上,打開點火開關,將“進倒開關”放在“進”的位置上,轉動發電機固定螺釘,使曲軸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人站在車的右方),待白金剛剛打開時,此時即為火花塞電極發生火花時的一剎那,稱為點火時間,然后將點火提前調整桿(圖 3 中 1 和 2 )的外套(圖 3中 2 )旋入火花塞孔內,讀出標尺(圖 4-61 中 1 )的確切讀數,繼續順時針旋轉曲軸,觀察標尺上升到最高時的讀數,第一個讀數與第二個讀數之差即為點火提前量的數值。若第一次讀數后,標尺不是上升而是下降,這表示點火是在活塞的上止點后。如沒有點火提前調整桿,可用右蓋固定長螺釘代用(螺釘上的螺距為 1mm ),再通過計算得出點火提前量。
圖 3
若發現點火過遲,則應松開圖 2中的正轉白金盤固定螺釘 3 ,逆時針旋轉正轉白金盤(圖 2中 6 ),直至點火提前量達到上止點前 2.5 ~ 3mm 時為止。最后旋緊螺釘 3 。
因為改變點火提前量后,白金間隙會有所變化,所以還需要再調整一次白金間隙。
( 2 )反轉點火提前量的調整 反轉點火提前量,應為活塞上止點前 3 ~ 4mm ,注意此時是指發動機按逆時針旋轉而言,調整時先松開倒車白金盤固定螺釘(圖 2中 2 ),若點火過遲應順時針旋轉反轉白金盤(圖 2中 7 ),若點火過早應逆時針旋轉反轉白金盤,最后將倒車白金盤固定螺釘(圖 2中 2 )旋緊。
一般對倒車的點火提前量要求不嚴格,因為倒車使用時間短,只要能做到容易換倒擋,不反沖啟動變速桿,并且能穩定在反轉方向運轉即可。
十二、發電機調節器的調整
BM021A 型三輪摩托車的發電機以前為直流發電機,現在改為交流發電機,其調節器的調整方法是一樣的。調節器由截流器與電壓調節器兩部分組成。截流器的功用是,當發電機電壓高于蓄電池電壓時,自動接通發電機與蓄電池之間的電路,使蓄電池充電,此時充電指示燈熄滅;而當發電機的電壓低于蓄電池電壓時,截流器自動切斷發電機與蓄電池之間的電路,以防止蓄電池向發電機大量放電,此時充電指示燈亮。
鏈條伸長太多就不能再使用了,其判斷的方法是:將鏈條包在鏈輪上,將中間部分的鏈條拉起來,若鏈條與鏈輪底徑之間的間隙超過 1/2 齒高,此鏈條就應報廢。
后鏈條的調整是,松開兩推力桿鎖緊螺母。轉動兩推力桿,使之向左轉,此時后橋及后鋼板彈簧即向后移動,使后鏈條張緊,要同時轉動兩推力桿以保證后橋與車的縱軸線垂直后移。后鏈條的垂度應為 20 ~ 30mm 。最后旋緊推力桿鎖緊螺母。
鏈條調整好后,因后橋前后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需要重新調整制動系統。
十四、制動系統的調整
BM021A 型三輪摩托車的前、后制動均為機械傳動。前制動為拉線傳動,后制動由一橫拉板同時帶動左、右輪的制動拉桿。
后制動的調整,主要是旋動左、右后制動調節螺母。左、右螺母旋轉的圈數要相等。旋轉兩螺母的結果應使腳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達到 30 ~ 40mm 。調整后制動拉桿調節螺釘的目的是,使后制動踏板與發動機右大蓋保持一定的間隙,以免產生干涉。
制動系統最后的調整要在行駛狀態下完成,要求車速在 30km/h 行駛時,緊急制動時后輪的拉帶距離不大于 5.9m ,同時前輪應有輕微的拉帶痕跡。若前輪拉帶距離過長,會使車輛不穩。后輪拉帶左右不均時,可調整螺母 1 、 2 ,前輪的調整主要是調整螺母 5 。 BM021A 型三輪摩托車的停車制動系統是由右握把 7 來操縱的,通過拉線操縱停車制動克崩,當克崩上的棘齒卡在后制動橫拉板上時,即阻止了橫拉板向后的移動,從而實現停車制動的目的。通過調整停車制動拉線調節螺釘,應使停車制動握把的自由行程保持在 15 ~ 20mm 之間。必須在調整好制動系統后才能調整停車制動,次序不能錯。
十五、制動蹄塊的修磨與更換
制動的效果,主要是由制動蹄塊與制動轂之間的接觸情況來決定的。當蹄塊被油污后,就必須對蹄塊的摩擦面進行打磨。為打磨蹄塊的摩擦面,必須將輪轂拆下,圖 中 2 為拆卸輪轂的專用工具,利用輪胎螺栓 3 作為支點,中間用絲杠 4 頂住后軸的軸頭,旋轉絲杠即可將輪轂拉出來。若無專用工具,可用小錘輕輕敲打輪轂的外圓,一面轉一面敲,也可將輪轂取下。因輪轂是鑄鐵的,一定不要用力敲打。
拆下輪轂后,就可打磨蹄塊表面了。若需要更換蹄塊時,只要拆下卡圈與彈簧就可將蹄塊取下。更換新蹄塊后,蹄塊與輪轂的實際接觸面積應不小于總接觸面積的 4/5 。
十六、離合器片的更換
離合器片是易損件,經常負重載的車輛,使用壽命約為 6000 ~ 8000km 。離合器摩擦片磨得太薄后就無法調整了,必須更換。
更換離合器摩擦片時,要先拆下左大蓋,使用專用工具或螺絲刀將彈簧壓板 壓下,取下三個固定銷 。固定銷取下后,彈簧就可出來,壓板及摩擦片 即可取出。五片摩擦片可以一起更換,也可以單片更換,只要其總厚度能保證有能夠徹底分離的間隙即可。離合器從動轂 和離合器鏈輪 的槽若磨出磨痕,影響離合器片的滑動時,要進行修整。裝好新摩擦片后,仍要按本文介紹的方法對離合器進行調整。
幾種車型的使用與保養 / 最后提醒用戶,安裝左大蓋時,一定要在裝好左大蓋后,才能裝分離潤滑泵,若分離潤滑泵的傳動軸對不準曲軸螺母的槽,就會損壞分離潤滑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