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傾角的作用及其調整方法
邊三輪摩托車在行駛時,會產生把主車拖向邊車一邊的傾向,這是因為邊三輪摩托車的重心位置偏離主車中心線較遠,而位于邊車一側,因此在連接邊車時,一般要將主車架調整向外傾斜一定的角度,稱為外傾角,如長江 750 型車為 2° (見下圖),以抵消摩托車在行駛時跑偏的傾向。調整此角度時,可以將主車架上的前、后拉桿松下,調整拉桿的長短,以獲得所需的外傾。外傾角的調整是否合格可以在行駛中檢驗,也可以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自制簡單測量儀進行檢測。
1. 行駛檢驗 當駕駛摩托車在平坦直線的道路上行駛時,雙手離開方向把,此時摩托車應保持 10m 以上的直線行駛,即認為外傾調整合格。一般在駕駛摩托車時,若感到左、右手用力不一,其中一手在掌握方向把時特別費力,則系外傾角不合格,應重新調整。當駕駛摩托車時,車輛向左跑偏,則調整拉桿使其縮短,車輛向右跑偏則調整拉桿使其放長。按上述方法進行調整,一般要反復調整多次,費時費力。下面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儀器測量方法。
2. 儀器測量方法
( 1 )測量儀結構(見下圖)
帶有兩測量端面的弓形尺身,可用 4 ~ 5mm 厚的鋼板制作(若尺身制成上、下兩部分,并能伸縮,則可測量各種車型,如上圖中虛線所示),在尺身下部有刻度盤,在尺身上端的中心線上制一根細銷釘,銷釘距刻度盤的距離為 L ,在銷釘上掛一根帶重錘的細線。
( 2 )刻度盤刻度
刻度盤零刻度點應位于尺身的中心線上,每 1° 的刻度間距 m=L·tg1° ,如上圖中 L=500mm 時,則 m=500×tg1°≈8.7mm ,刻度盤一般刻有 ±4° 即可。
( 3 )測量方法
( a )按使用說明書要求將三個輪胎氣壓調整至規定要求后,在水平堅實的地面上把摩托車擺正至直線行駛位置。
( b )將測量儀兩測量端面分別靠在前輪與后輪輪輞的最外側,保持尺身盡可能垂直車輪旋轉平面,并使細線盡量與尺身平面保持平行,重錘停止擺動時,細線所指刻度就是該車輪的外傾角度(見圖 )。如前、后車輪所測得的數字不相等時,可取兩個車輪的平均值作為調整該車外傾角的依據。
然而,外傾角到底調到多大才合適呢“總的來說,既要根據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又要結合實際使用情況來調整。對那些經常不滿載的公安類用車,外傾角可調小些(比規定值稍小);對那些經常滿載的民用車,特別是邊斗內乘坐兩名成員的車,外傾角應調大些(比規定值稍大)。
二、前束的作用及其調整方法
前束的作用是補償前輪外傾后,摩托車在行駛中前輪與邊輪張開的趨勢,使其近似純滾動而不發生側滑。如下圖所示,具有外傾角的車輪滾動時,不僅產生外傾側向力,而且還有回正力矩。整個車輪以同一速度前進,但半徑大的部分(如 R 1 )線速度大,可能與地面發生滑轉,半徑小的部分(如 R 2 )線速度小,可能產生滑移,增加車輪的磨損,特別在惡劣的路面上,難以駕駛。為了防止此現象的發生,通常邊三輪摩托車均安裝成一定的前束,如長江 750 型車的前束為 10 ~ 12mm (參見圖 1)。前束的調整,可以利用移出或移入邊車架上的后卡管接頭來達到所需的前束。其測量時可利用平板條加貼到前輪和邊輪緣上測量其沿前輪軸線的尺寸,再將平板條加貼于后輪和邊輪緣上測量沿后輪軸線的尺寸,前者小于后者 10 ~ 12mm ,即為合格。如果外傾角調整得比規定值稍大一些,那么前束對外傾角的補償作用理應增加,所以前束調整時其值宜取大些,反之宜取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