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品牌的國際化戰略
在2012年的秋季廣交會上,林華中向外界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1-9月份,錢江摩托出口整車數量為29.9萬臺,出口金額為1.95億美元,同比增長32.61%和38.44%。根據海關的統計數據,在國內摩托車出口企業中,錢江摩托出口量不降反增,出口平均價格為652.17美元,每輛整車的出口平均價格卻比國內重慶板塊和廣州板塊摩托車還高出一二百美元。這一數據顯示,錢江摩托在國際市場上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
近年來,中國摩托車出口,國內廠家相互抄襲,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情況較為嚴重,同質化帶來的低價競爭愈演愈烈,由低價競爭帶來的“價低質劣”問題尤為突出。想要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并發展,錢江摩托必須跳出惡性競爭的怪圈,必須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
所以,林華中選擇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內摩托企業的國際化道路。他把錢江摩托定位于制造中國其他摩托車企業目前無法生產的中高端摩托車產品,以錢江創新的外觀設計、實實在在的產品質量和高于其他中國摩托車產品的良好性能作為支撐,制定合理的價格參與國際競爭,直接爭奪量大面廣、大眾化產品為消費主體的印度產品市場以及日系品牌中低端客戶。
有了這樣明確的市場定位,林華中打出了第二張牌,那就是在國際市場上樹立“錢江”的品牌戰略。
“錢江摩托摸索出了一條全新的品牌戰略,我們要利用具有百年歷史的Benelli品牌的純正歐洲血統,凈化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價低質劣’的惡劣印象,我們提出了‘歐洲設計、日本品質、中國成本’的目標,淡化地域劣勢,立志把錢江摩托打造成美國蘋果公司那樣的‘國際品牌,中國制造’的市場形象。”林華中說。
很快,林華中的國際化品牌戰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市場接受,這不僅為錢江摩托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也成為近年來錢江摩托出口保持強勁發展的重要原因。
有了一個好的品牌戰略,還需要一套先進的營銷管理系統。林華中說,與較為成熟的國內市場相比,國際市場的拓展營銷理念需要轉變,不能將經銷商看作一般的客戶,而是真正把他們作為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
“既然是戰略合作伙伴,我們就要把錢江的總體戰略思想、市場的長遠目標和戰略規劃告訴他們,我們不是簡單的產品供應商,我們還要對他們提供技術的支持,讓他們共同參與產品線的設計,與他們一起制定各個環節應得的合理利潤,力求多贏,最終使他們成為一個區域市場的領導者。”林華中說。
目前,錢江摩托已經逐步擺脫中國摩托車企業在國際市場帶來的惡性競爭影響,建立起具有錢江摩托獨特企業文化的營銷戰略,直面國際一線知名品牌的市場競爭。
未來:繪就新能源的藍圖
錢江摩托28年的風風雨雨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上,該如何做,才能換來錢江未來的輝煌?站在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這是林華中和每個錢江人都在考慮的問題。
“我們每一天都在艱難地尋求突破,每一天都在追求技術上的飛躍。既有內在的組織,也有外在力量的集合。我們始終在尋求每一個在專業技術上最好最前沿的技術,這也是錢江的一條可行之路。”
在2008年,錢江摩托就開始涉足資本市場,一方面圍繞混合動力汽車為主題的系列產品,另一方面以自動化為主攻方向,積累前沿技術和轉型產業的培育。著眼于新能源產業關聯的產業,走混合動力的道路,這就是林華中為錢江繪就的一幅新藍圖。
錢江一手抓技術儲備,一手抓開發以及產業鏈的提升,通過產業優勢的延伸來實現錢江的轉型。接下來,錢江將圍繞著兩條主線進行轉型升級的嘗試與改造。
一條主線是圍繞混合動力汽車為主題的系列產品,系列產品中的每一個產品均可作為獨立的產業而存在,系列產品集合后又會產生核心競爭力,把這些產品線擰成一股核心競爭力去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條主線是自動化,先以機械手、機器人為起步,逐漸向自動化方向拓展。轉型主要圍繞上述兩大主線,不斷挖掘、發現新的轉型點,量力而行地推進。
“我們把一個復雜的技術,分解成一塊塊,每一塊都去尋求最佳的技術、最佳的發展,每一塊又可獨立拓展。當拼裝成一個整體之后,錢江就會產生全新的飛躍,完成整體的提升。”林華中說。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錢江摩托與美國K2合作生產鋰電池的項目廠房正在進行改造。錢江摩托在2011年中報中稱,公司引進了美國K2 Energy Solutions,Inc.全球領先的磷酸鐵鋰電池制造技術,并簽約參股,以共同進行鋰電池生產項目。
至目前,錢江已涉及包括鋰電池、功率半導體、混合動力、電機、控制器和電源管理器、集成電路、機械手等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項目,其中一些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另外,2013年初,錢江摩托已成立的“智能機械”、“智能電器”兩個事業部,并已在現有研發的技術上實現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