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松騎乘姿勢,低手把的獨門設計,訴說著品牌的延續驕傲。
當然,158kg的車重,或多或少是會在每次得重心轉換過程中,留下些許的痕跡的,與S 150 ie相較,加上位于前土除上的頭燈重量,那車頭的輕盈感減少,但取而代之的也不是過份的笨重,而是種前后均衡的沉穩,低重心的特色,也支撐著每次過彎時的穩定,搭配上從未改變的單搖臂之前懸吊設計,不疾不徐的Q感作動,就好比前后配重的中庸,與優雅身型的姿態;不躁進、不遲緩,經過每個道路坑洞,撫平的動作輕柔,不僅與臺北坑巴道路意外的相處和諧,與其設定的通勤需求,也有著恰如其分的搭配。
同樣源自于98車系的頭燈位置,搭配上大面積的后尾燈組,照明與辨識度佳。
前單搖臂式避震搭配后雙臂震組,反應感受不及不徐。
與S 150 ie相較,加上位于前土除上的頭燈重量,那車頭的輕盈感減少,但取而代之的也不是過份的笨重,而是種前后均衡的沉穩。
不躁進、不遲緩,經過每個道路坑洞,撫平的動作輕柔,不僅與臺北坑巴道路意外的相處和諧,與其設定的通勤需求,也有著恰如其分的搭配。
雙后避震的結構,透過車重的壓制,反應與前懸吊一致,且透過一體式鋼製車身的均衡傳達,取代了此設計常見的直接沖擊,縱使腳下胎圈規格僅有12吋的大小,但傳遞于騎士體感的緩沖,有著媲美大輪速克達的滿意。
與兄弟車型GTS 300 ie Super霧黑輪圈不同,GTV 300 ie輪圈采取電鍍亮面設計。
前后雙碟的剎車規格,制動力道就如同動力輸出般,足夠卻不過份犀利。
彎中的GTV 300 ie沉穩,但也不過于笨重,也不過于靈活,巧妙的取得中庸,也易于掌控。
騎乘著GTV 300 ie,輕松的姿態,你容易的會放慢腳步,欣賞著眾人欽羨目光之際,也享受著這動態設定帶來的優雅樂趣,但也別忘了,當你右手迅速扭下,21.5ps/22.3Nm的動力可是隨伺在側,全力鼓催,扭力涌現相當即時,推動這中型綿羊快速向前。更精彩的在后頭,超過80km/h后的延伸性,源源不絕的讓車輛持續增速,也說明了中長途巡弋的能耐。
前斜板冷排兩側的散熱孔。
依循傳統的橢圓狀排氣管。
左側傳動總成,齒輪油添加位置相當便利。
時速過了80km/h之后加速延展性依舊出色。
充沛、足夠,可以說是形容GTV 300 ie動力挺適切的詞彙,但如果你要駕著GTV 300 ie沖鋒陷陣、力拼高速,GTV 300 ie的輸出曲線,其實不適合讓你如此惡搞,強調舒適的整車設定,也會讓你無法犀利的與每個彎道拼斗,但這是輛Vespa,有著充沛動力的Vespa,游刃有馀的優雅,你騎上他,你就會知道我不是在夸大。
側柱操作上十分省力。
后行李架采取收納設計,并透過一塑膠片來固定。
新臺幣28.5萬元換得如此的獨樹一格,會開始翻開國產同級中型綿羊規格比較的,我相信你不會是GTV 300 ie的目標客層。當然,論價格、論動力數據、論實用機能,臺灣市場上以此冷硬的比較方式,最佳C/P值的選擇不會是GTV 300 ie,但當你認同駕馭樂趣與獨特性非用一分一毫可以計算之際,我想你就會適合坐在GTV 300 ie那獨特的分離座椅上頭、驅策著這見證Vespa造車精華的大家伙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