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摩托車,臺州人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臺州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到兩輛摩托車,再后來摩企相繼崛起,形成了龐大的集聚效應。經過多年努力,臺州成為全國摩托車生產五大板塊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踏板式摩托車及配件生產出口基地。目前,全市有摩托車出口企業近20家。
而當前制約我市摩托車行業的瓶頸,既有外需不振、貿易保護的外因,也有產業自身結構缺陷、競爭過度等內因。其中,行業過度競爭,弊端已日益凸顯。記者了解到,2007年全國有摩托車出口資質企業僅31家,而到了2013年,已達180多家。在市場、產品趨同之下,良性競爭逐漸變成了惡性競爭。
錢江、中能、本州……奔馳在國內外各種道路上的臺州摩托車,在遭受出口“寒流”風暴襲擊后,市場道路越來越艱難。
面對歐債危機和轉型壓力等,我市摩托車企業通過創新轉型,不斷實現彎道超越。一些企業多措并舉,積極加強管理體系建設,努力研發新產品,及時調整銷售戰略,大膽開拓國外新型市場。還有一些企業在轉型中找到突圍之路,轉戰國內市場,將專注于海外市場,調整為國內、國外銷售并重的新格局。
“汽車摩托車及配件行業,是我市主導產業之一,出口出現‘低谷’,這影響到眾多企業的生存。我市應正視行業發展困境,謀劃長遠發展。我認為一方面要擴寬出口市場,借助臺州鞋類、水泵和節日燈等在中東、非洲和南美等地已有的銷售網絡,以最快的時間和最小的成本,幫助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要盡快出臺促進摩托車行業的政策,解決臺州機動車同質化和惡性競爭的行業問題。我們還認識到開展國際認證、破解技術壁壘的重要性,多次上門為企業開展培訓,引導摩托車行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加大國際認證步伐。”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核電辦主任陳旭說。
此外,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還聯合路橋區政府,在該區大力推進國家級機動車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他們計劃通過制定、實施特定監管措施和優惠政策等,對我市企業的發展給予更多支持,以進一步擴大摩托車行業品牌影響力,引導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