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大小廢料盤的改進,一年可省下100多萬元﹔壓塑機上加一個隔熱板,一年節電50萬度。在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當下,位于瑞安經濟開發區的浙江長城換向器有限公司從細節入手,加大技術改造,一年省下了近千萬元。
2012年,該企業先后實施了大大小小近500項細節改造,在每一項改造背后,企業還通過圖紙、表格、數字對比等方法,科學地計算出節約的能效、減少的人工或增加的效益。
企業技改并不奇怪,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企業的這些改造投入不是很大,不少都是靠員工買一些小零件、小配件,自己琢磨整改,投入小,效益卻非常好。
在長城換向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數千臺換向器壓塑機的加熱系統外面,都穿了一件像保暖外套一樣的模具保溫板。
“以前的壓塑工序中,加熱板完全裸露在外,非常耗能,如今企業在壓塑機上加了一層保溫板,把電加熱板隔離開來,最大程度減少熱能的流失。”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壓塑車間的用電量佔企業總用電量的7成,單單這一項,一年就省下了50萬度電。
在長城公司電木粉合成車間,兩片截然不同的電木粉廢料盤引人注意,一片廢料盤上可以看到一個個突出來的指甲片大小的進料口,另一片是一個小凹槽。據介紹,有小凹槽的廢料盤是改造后呈現的狀態,靠著這個小凹槽,平均一個換向器省下的電木粉值7分錢。
原來,換向器主要由銅和電木粉組成,電木粉價格高,廢料還不能回爐利用。帶料模具經過凹凸一改變,就省掉了突出來的這塊廢料。據初步估算,這項改變一年至少可節省100多萬元。
在精加工車間,企業通過調整機臺擺放、設備改善、工序優化等方法,使原本一人一機實現一人多機,并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用工50多人。
“在人工、材料、財務成本連年上升的當下,企業發展進入了微增長時代,節省下來的就是企業的利潤。企業隻有不斷進行內部改善,提高運行質量,才能自如地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化。”企業負責人表示。
突圍樣本二:精益生產節省成本
日前,第15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揭曉,由溫州瑞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韓玉明、葉錦瑞、邱遠忠等人研發、浙江省知識產權局上報的“金屬液保溫氣墊裝置及其保溫使用方法”,獲第15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據了解,該項發明是一種在低壓鑄造工藝中使用的金屬液保溫裝置及其保溫使用方法,既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又能有效防止金屬模型腔底部內澆口處金屬液凍結,使用方便。
據悉,中國專利獎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立的政府部門獎,是我國唯一針對已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重要獎項,該獎項被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所認可,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代表著中國自主創新的最高水準。
“把握機會才能捕捉機遇,但倚重機會發展畢竟是短期的,如何將機遇真正轉化為企業內部競爭力、升級產業則是一個更為關鍵、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瑞明”企業負責人表示,除了在創新上下工夫之外,企業同時也注重推行精益生產,依靠該管理模式一步步深化細化,每年可節省成本達千萬元。
精益生產到底是如何實現減少浪費的?記者了解到,以前,該公司車間里的壓鑄工序是跟著產品走的,每條流水線上都有一個壓鑄工序,改造后設置了一條專門的壓鑄流水線,無論哪種產品都是從該條流水線上壓鑄。集中壓鑄不僅有助于平衡用電,使預留電力資源等得到充分利用,降低電力損失,而且不會因為某條流水線上產品數量不足而開不了工,提高了開工率,設備利用率也提高了。此外,還有專業人員駐守流水線及時進行檢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質量。
除此之外,整合后還減少了人工費,原本每條流水線上的壓鑄工序需幾十名工人,而如今一條壓鑄流水線隻需兩三個人。
除了壓鑄工序以外,該公司導入精益生產后,將原來按產品種類布局流水線的方式全部改造成按工序布局。效率提高了,浪費減少了,產品質量也更有保障了。前幾年的投入、改造,近兩三年已產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