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知識水平的提升,再加上互聯網的推波助瀾。展會對現代人的吸引力,已經大大降低。什么東西沒看過,什么東西沒聽過?實在不行,就上網搜索下關鍵詞,既全面又快捷,總會有小道消息流露出來。至于花上錢買上票,排著隊湊熱鬧,這樣的體力活,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實在難以堅持。
因此,現在的展覽,要想保持高關注度。僅憑新奇取勝,基本已無可能。為了達到吸睛效果,只好加大硬件成本,把氣勢做足,把展區弄成旅游景點。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這樣的投入,能否通過門票錢賺回來,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近年來,各種所謂的世博會園博會,世界上無人敢問津。只有在中國遍地開花,靠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不計成本。說到這就有個笑話,當年某人在當地走投無路,跑到外地歪打正著居然發了財,于是給老家拍電報,“此地人傻錢多,速來!”不知道某博會的委員們,會不會也樂得合不攏嘴,表示同感。
商業性質的展會,背靠不到政府這棵大樹,只有各尋出路。每年房展和汽車展,同樣熱火朝天,遍地開花。原因無非有二:一方面,因為這兩個行業近年來景氣好,企業財大氣粗,舍得投錢,代替了政府的角色。另一方面,這些展會連打帶敲,連展帶銷,人氣旺盛。借助展會,參展商可以沖量,攤薄成本;消費者可以購物,省時省事。大家各取所需,真是皆大歡喜。可以說,交易功能的納入,對展會的生存,起到了滋補壯陽的功效。
反觀摩托車展會,不像房展汽車展,屬韭菜的,一年到頭層出不窮。摩托車行業,一年就只有兩個展會,一個是重慶摩博會,一個是江門摩博會。曾幾何時,行業風光的時候,摩博會也是威名顯赫,展場之中寸土寸金,一地難求。通過摩博會一炮打響,被某大牌代理商看中,銷量瞬間沖上數十萬的,也大有人在。
九月份剛舉行的江門摩博會,還沒閉幕,就已經被行業內部人吐槽。哈雷、杜卡迪這些摩托車企業,寧肯去汽車展,也不太愿意來摩托車展。現在,大家的眼光,統統都盯住十月份的重慶摩博會。重慶摩博會,已經成為了行業的精神堡壘。不論展區的氣場、車模的形象、節目的編排,其精良華麗的程度,都足以稱為摩托車行業的年度盛事。對企業而言,新品要上市,新聞要爆料,新領導要亮相,也都愿意在摩博會上亮相。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最近兩年參加重慶摩博會的企業,數量正在逐漸衰減,吸引力也在不斷下降。
照理說,摩托車行業再差,也是千億級的市場。舉全行業之力,養活重慶摩博會這個精神堡壘,甚至養活更多的地方展會,應該完全不成問題。然而,隨著行業的景氣下滑,摩托車行業已經顯得過度競爭,關注人數也持續降低。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大家都有經濟賬要算。純展覽性質的展會,就跟聯歡晚會一樣。除了圈里人,以及有模特的展會都去的資深攝影迷,輻射到的摩托車用戶依舊相當局限。再加上行業媒體的薄弱,很多精彩的內容無法對外傳播。沒有交易的產生,缺少足夠的關注,誰愿意自娛自樂,做給內部人看。
重慶摩博會的組織者,顯然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第一屆的摩博會開始,就開始注意邀請國外的進口商,可謂未雨綢繆。而在2012年,在外場也開放了交易專區,由本地商家過來銷售。而在2013年遷址到重慶悅來國際會展中心后,更大的場地,讓組織者變得雄心勃勃,計劃開啟集露營、特技、演出于一體的嘉年華活動。
未來的思路似乎已經明確,重慶摩博會希望通過展覽、交易、文化等全方位的組合,來提升吸引力。這個方向,符合當前的商業規律。但是,作為一個面向全國的展會,除了重慶,如何解決其他地區用戶的交易。不僅是組織者,參展的企業也需要思考。
因此,現在的展覽,要想保持高關注度。僅憑新奇取勝,基本已無可能。為了達到吸睛效果,只好加大硬件成本,把氣勢做足,把展區弄成旅游景點。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這樣的投入,能否通過門票錢賺回來,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近年來,各種所謂的世博會園博會,世界上無人敢問津。只有在中國遍地開花,靠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不計成本。說到這就有個笑話,當年某人在當地走投無路,跑到外地歪打正著居然發了財,于是給老家拍電報,“此地人傻錢多,速來!”不知道某博會的委員們,會不會也樂得合不攏嘴,表示同感。
商業性質的展會,背靠不到政府這棵大樹,只有各尋出路。每年房展和汽車展,同樣熱火朝天,遍地開花。原因無非有二:一方面,因為這兩個行業近年來景氣好,企業財大氣粗,舍得投錢,代替了政府的角色。另一方面,這些展會連打帶敲,連展帶銷,人氣旺盛。借助展會,參展商可以沖量,攤薄成本;消費者可以購物,省時省事。大家各取所需,真是皆大歡喜。可以說,交易功能的納入,對展會的生存,起到了滋補壯陽的功效。
反觀摩托車展會,不像房展汽車展,屬韭菜的,一年到頭層出不窮。摩托車行業,一年就只有兩個展會,一個是重慶摩博會,一個是江門摩博會。曾幾何時,行業風光的時候,摩博會也是威名顯赫,展場之中寸土寸金,一地難求。通過摩博會一炮打響,被某大牌代理商看中,銷量瞬間沖上數十萬的,也大有人在。
九月份剛舉行的江門摩博會,還沒閉幕,就已經被行業內部人吐槽。哈雷、杜卡迪這些摩托車企業,寧肯去汽車展,也不太愿意來摩托車展。現在,大家的眼光,統統都盯住十月份的重慶摩博會。重慶摩博會,已經成為了行業的精神堡壘。不論展區的氣場、車模的形象、節目的編排,其精良華麗的程度,都足以稱為摩托車行業的年度盛事。對企業而言,新品要上市,新聞要爆料,新領導要亮相,也都愿意在摩博會上亮相。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最近兩年參加重慶摩博會的企業,數量正在逐漸衰減,吸引力也在不斷下降。
照理說,摩托車行業再差,也是千億級的市場。舉全行業之力,養活重慶摩博會這個精神堡壘,甚至養活更多的地方展會,應該完全不成問題。然而,隨著行業的景氣下滑,摩托車行業已經顯得過度競爭,關注人數也持續降低。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大家都有經濟賬要算。純展覽性質的展會,就跟聯歡晚會一樣。除了圈里人,以及有模特的展會都去的資深攝影迷,輻射到的摩托車用戶依舊相當局限。再加上行業媒體的薄弱,很多精彩的內容無法對外傳播。沒有交易的產生,缺少足夠的關注,誰愿意自娛自樂,做給內部人看。
重慶摩博會的組織者,顯然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第一屆的摩博會開始,就開始注意邀請國外的進口商,可謂未雨綢繆。而在2012年,在外場也開放了交易專區,由本地商家過來銷售。而在2013年遷址到重慶悅來國際會展中心后,更大的場地,讓組織者變得雄心勃勃,計劃開啟集露營、特技、演出于一體的嘉年華活動。
未來的思路似乎已經明確,重慶摩博會希望通過展覽、交易、文化等全方位的組合,來提升吸引力。這個方向,符合當前的商業規律。但是,作為一個面向全國的展會,除了重慶,如何解決其他地區用戶的交易。不僅是組織者,參展的企業也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