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情況綜述
(一)基本特點
1、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2014年以來,世界經濟進一步走出危機陰影并溫和復蘇,裝備工業外需有所回暖。國內經濟在一系列密集“微刺激”政策出臺后,開始回暖。受國內外經濟的綜合影響,我國裝備工業延續企穩回暖態勢,增加值增速不斷上升。1-4月,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高于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0.6個百分點,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最快,為13.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第二,為11.3%。
2、出口交貨值增速企穩回升
2014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復蘇確定性增強,新興經濟體回升態勢良好,我國外貿環境明顯向好。 受海外經濟復蘇、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影響,裝備工業出口增速不斷提升,1-4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8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6.84個百分點。
3、產品產量增幅差異較大
1-4月,在重點統計監測的70種裝備產品中,有37種產品累計產量保持增長,不同行業的產品產量增幅差異較大。分行業來看,受城鎮化建設加快、消費者收入增加、補貼政策以及智能化需求增加等利好因素的影響,汽車、農機、智能儀表等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其次,隨著上海、揚州、蘇州、安徽等地涉及補貼、目標、稅收優惠、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新能源政策的不斷落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持續攀升,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501輛,同比增長154%,其中4月單月增速為251%。第三,1-4月,全球經濟形勢逐漸走出低迷狀態,航運市場繼續保持弱復蘇,我國造船業亦開始走出困境,出現復蘇跡象,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160%。其他行業,如機床、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等典型投資類產品產量大幅下降,相關行業企業所承受的困難大于去年。
4、智能制造裝備需求動力強勁
2014年上半年,以云計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加快發展,同時由于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智能制造裝備需求動力強勁,產業規模呈現出快速擴大的態勢。如:由于越來越多的電子制造企業引入機器人生產線,推動制造過程智能化、柔性化發展,工業機器人應用需求持續擴大;3D打印技術開始應用到復雜空間結構的零部件研發生產中。2014年1月,中航科工二院699廠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在電子制造領域,3月,中航集團采用3D 打印技術成功生產大型飛機零件。此外,隨著制定智慧城市發展專項規劃城市的增多,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裝備如物聯網設備、智能電網、智能儀器儀表等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
5、信息網絡技術與裝備制造業向深度融合發展
隨著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速的推進,IT互聯網技術和制造領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對裝備工業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具有深刻影響。如中國商飛公司研制的ARJ21支線飛機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全球10多個國家、104家供應商之間網絡化的協同研發和制造。2014年以來,裝備工業傳統行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轉變以往“以產品為中心”的理念,應用互聯網“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思維,積極構建新型企業生態價值鏈。如在傳統的數控機床行業,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下,捷星數控企業打造出“捷星中國”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發展。
(二)主要問題
1、外貿環境仍然復雜多變
2014年上半年,我國裝備工業出口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出口面臨的困難和風險依然較多,各國產業間競爭日益激烈,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2014年以來,全球針對我國發起的貿易“雙反”調查和貿易爭端接二連三,不僅美歐等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我國產品的貿易壁壘,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呈現增長趨勢。如我國高鐵裝備出口時,經常受到相關企業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
2、關鍵技術仍然受制于人
我國中高檔裝備產品供給能力嚴重不足, 能源裝備、船舶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亟需的高端裝備仍然依賴大量進口。據統計,我國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以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仍依靠進口。關鍵零部件方面,核心技術難以突破,幾乎所有的風電主軸軸承、高速動車組軸承、汽車自動變速器、挖掘機高端液壓件,工業機器人的減速器、伺服電機等仍主要依靠進口,嚴重影響了我國裝備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短期內,高端產品缺乏和關鍵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態勢仍難以逆轉,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仍然很大。
3、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2014年以來,裝備工業企業財務費用不斷增長,用工成本持續上漲,物流成本不斷攀升,信貸成本居高不下,能源資源及環保成本等均處高位,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壓力有增無減。同時由于市場需求不足與同質化競爭并存,盲目搶訂單的現象時有發生,產品價格持續走低。4 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增速為-0.2%,同比增速為-2.0%,連續26 個月負增長。在營運成本高企與產品價格下跌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經營難度不斷加大。
4、內需不足仍是最大問題
2014年以來,從訂單方面看,重點調查企業訂單增速仍較為緩慢,1-3月訂單同比增加10.7%,且各分行業表現不均,一些行業如機床、重型礦山機械、冶金設備、工程施工機械等行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從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來看,1-5月,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回落,意味著對裝備工業產品的需求下降。產品價格指數方面也延續2013年價格低位運行走勢,5月份當月價格指數已持續29個月低于100%。三方面情況均顯示市場需求動力仍然不足,這也是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
二、下半年走勢分析與判斷
(一)生產增速繼續增加
國內制造業發展方面, 5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已經連續3個月回升,預示著制造業整體發展向好,投資信心回暖,下半年將延續企穩回升態勢。國外經濟方面,美國 5 月Markit 制造業PMI 終值56.4,環比增長1.81%,創2011 年至今最大漲幅,美歐經濟持續復蘇將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因此,受國內外經濟環境改善的影響,下半年我國裝備工業生產增速將繼續提高。
預計下半年,裝備工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小幅增加,增速達到12%。其中,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5%,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
(二)出口增速繼續提升
2014年以來, 歐美經濟加快復蘇步伐。預計下半年,美國經濟將延續復蘇態勢、歐洲經濟筑底回升;雖然目前日本和新興市場總體處收縮狀態,但隨著歐美經濟恢復動力,外需增加,收縮狀態或得到改善。此外,發達國家官方及匯豐PMI指數持續走強,5月份,美國PMI指數為52.2,歐元區PMI為52.0,日本PMI小幅回升至49.9,新興經濟體各國PMI指數有升有降,表現不一,但總體來看,制造業狀況略有好轉,未來經濟前景有改善趨勢。全球經濟狀況的好轉,將使我國外貿環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我國裝備工業產品的出口。
預計下半年,我國裝備工業的出口交貨值增速將平穩增加,增速有望達到7%,受高鐵、核電“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影響,相關高鐵裝備、工程機械、核電裝備產品出口增速將大大提高。
(三)部分行業需求將逐漸升溫
2014年下半年,從分行業來看,首先,隨著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的步伐的加快,鐵路、地鐵、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為裝備工業下半年的發展注入動力,與城鎮化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行業如工程機械、電梯、城市軌道裝備、智能電網、物聯網裝備、農用機械等行業將會實現較快增長。其次,受政策激勵的產業將獲得快速發展。核電項目、風電、太陽能、特高壓輸電線路加快建設,為電工電器行業的發展帶來拉動作用;由于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利好不斷,尤其是水環境治理方面,下半年中央到地方層面各項投資規劃都將進入實施階段,環保裝備尤其是水污染處理裝備,將成為行業增長的亮點,整個行業增加值有望實現15%的增速;5月份,鐵路投資超預期上調至8000億,同時鐵路投融資新政策將釋放政策紅利,有助于鐵路裝備市場景氣的持續回升。再次,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以及智能家居的加速突破,智能化裝備如,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3D打印、可穿戴設備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尤其是下半年,我國各地“機器換人”政策推進提速,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提高。
(四)裝備工業轉型步伐將加快
從外部環境來看,美、德、日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通過采用先進物聯網技術,打造數字化工廠,實現從采購、生產到銷售和服務的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我國在數字化制造領域,尚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制造技術,迫使我國加快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其次,從國內環境來看,移動互聯網與制造技術的融合不斷深入,推動工業制造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向個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眾包生產等方式演進。預計下半年,工業生產和銷售方式的深刻變革將更為深刻,“眾籌+預售+定制”的互聯網化生產方式將不斷得到應用。裝備工業產品的發展必須契合這些要求,因此,產品高端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愈加明顯。再次,在制造業互聯網化加快發展的趨勢下,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信息集成和跟蹤服務,逐步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和整體解決方案,OTO的生產方式將加快裝備制造企業服務化轉型。
三、政策措施建議
(一)推動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度應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結合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相關政策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裝備工業領域的深度應用,尤其是加強信息技術在裝備制造產品中的應用,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作用,加快裝備工業服務化轉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三是重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設立綠色通道和采取融資支持等方式引導企業發展,挑選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新興產業項目的健康發展,以項目帶動企業核心能力的提升。
(二)加快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步伐,提高行業競爭力
一是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技術與工藝技術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行業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機構的作用。二是加大關鍵部件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對關鍵部件技術研發,著重突破重大關鍵技術瓶頸。三是加大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在產業集聚區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采取措施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的研究與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三)加強國際合作,加快開拓國外市場
一是改善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外部環境,通過談判、對話等渠道,促使發達國家放棄對我國貿易和投資的歧視性政策,推動國際市場的開放。二是加強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對企業跨國并購的支持。三是鼓勵企業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國外企業、研究單位的合作,優勢互補,不斷積累自身的創新知識,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大智能裝備產業支持力度,打造產業新增長點
一是抓緊開展智能制造裝備領域重大課題研究,明確產業發展的方向,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發展規模和建設時序,使智能制造裝備真正發揮引領行業增長的作用。二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聚區塊的建設,提前謀劃、加快建設,切實保障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的空間需求。三是加強對智能制造裝備領域新興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在產業用地、審批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