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縱深:觸網三大瓶頸有待突破
用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目前摩企觸網的情況最為貼切。從商報記者調查看,三大瓶頸制約了摩托車電子商務的發展。
產品:網上銷售急需高端產品
中汽協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表示,產品的同質化,勢必會造成傳統渠道和線上渠道的競爭,形成左手打右手的情況。就眼下情況來看,不少摩企在電商推廣的并非主流產品,有的甚至是早些年發布過的產品。
李彬稱,對于大部分使用網購的消費者而言,他們的身份多是城市人口,其希望得到大排量、上檔次的摩托車產品。
而現在廠商生產的大多數產品都是面向農村消費者的,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也限制了摩托車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維護:上牌、維修成觸網障礙
“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觸網的風險實際上很大。”宗申摩托網上商城項目負責人高瞻表示。
摩托車產品較為特殊,首先它的使用需要經過政府上牌,如果消費者要去當地上牌,則需要出示當地的購買發票,這意味著消費者仍需要到經銷商處提貨,除非相應的法規有所變化,否則摩托車電子商務還是困難重重。
同時,這樣的產品每過三個月就需要進行維護保養,如果車壞了也需要維修,這些都是交給經銷商去做的。
而如果消費者無法出示在當地經銷商處購買的憑證,可能經銷商就不會為其服務。這樣就會造成消費者在摩托車的保養和維修上的不便,久而久之就對品牌失去了信心。
盈利:觸網并未帶來更多利潤
中汽協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表示,摩托車是個大件物品,很多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其實已做了功課,他們先是衙摩托車的品牌型號后,再到網上進行瀏覽。
事實上,對于摩托車企業而言,網絡銷售事實上僅是將經銷商這個“左手”銷售的產品,通過網絡這個“右手”拿了出來,并未從實際上提高總的銷量。
李彬認為,目前的網購雖然有了上網的形式,但背后仍是經銷商和消費者的交易,事實上,觸網并未從真正意義上為廠商贏得更多的利潤。
專家建議:網絡銷售可向定制化進軍
“從哈雷的路徑就可以發現,其在網絡并不出售整車,主要是推廣配件,進行摩托車的定制業務。”中汽協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介紹。
李彬認為,摩托車網上銷售,更多是要針對喜歡機車文化的客戶群體,而不能簡單的關注數量,比如一直打造機車文化的哈雷,就會將新出品的每一款摩托車改裝件掛在網上,讓消費者選擇后到當地的經銷商處進行改裝。
這樣一來,經銷商就可以通過改裝獲得更多的利潤,實現網店和經銷商的和諧發展。同時,廠商如果推出改裝件后,就可將其產品進行簡單化生產。
李彬表示,目前國內摩托車企業由于缺少這一塊業務,一款產品往往要生產多種細化的型號,以滿足各種人的需求,而如果將一款產品做成一樣,再通過配件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就能減少生產型號,降低生產成本為廠商贏得更多利潤。
同時,生產成本降低后,產品的價格也隨之降低,有利于消費者,形成廠商、經銷商、消費者三方多贏的局面。